close

  鄭海嘯
  據說,李鴻章臨終時嘴裡還在痛罵“毓賢誤國”。而這個毓賢,也讓《老殘游記》的作者劉鶚深惡痛絕。在書中,劉鶚把毓賢化名為“玉賢”,狠狠揭露其惡劣行徑,並提出了一個很新奇的觀點,“贓官可恨,人人知之,清官尤可恨,人多不知。”劉鶚提到的“清官”(毓賢其人雖然以殘忍著稱,但並不貪污),指的是野心和權欲無限膨脹,要做官且急於做大官,從而不擇手段的人。他們與贓官的區別,在於“贓官自知有病,不敢公然為非;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,何所不可”?所以劉鶚認為,這些人在剛正清廉、不謀私利的面具下,任性妄為,剛愎專橫,名為“清官”,實為酷吏,危害性其實比贓官更大。劉鶚甚至說,“天下大事,壞於姦臣者十之三四,壞於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之六七也。”
  劉鶚的這番“高論”,至今還有人津津樂道。其實,在現代民主法治國家,這番話應該已經失去它的現實意義了。首先,官員的清廉已經不是問題了。正所謂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”,既然當官就不能想著發財。官員如果不廉潔,犯罪成本很高。德國前經濟部部長莫勒曼的小舅子是做建材生意的。莫勒曼為了給其推銷建材,用經濟部的一張信箋紙寫了一封推薦信。這件事情被媒體發現了,於是媒體質疑莫勒曼動用政府的公信力來為親戚謀私。有的媒體甚至質問:信箋紙的價值雖然不高,但那也是國家資產!在媒體的狂轟濫炸下,莫勒曼很快辭職。既然清廉已經是官員的常態,當然也就不能成為可以炫耀的資本了。
  其次,在民主法治國家,官員任性妄為的空間很小。不必說殺人如麻了,就是想花點錢都是很難的,因為每筆支出都必須要有授權、批准和監督。有一個城市的政府招商引資團去德國,中國的官員問德國的市長:“您能否把德國的企業帶到中國投資?”市長回答:“我可以把您的消息發給企業,但是企業不見得會聽我的。”中國的官員很不解:“企業怎麼會不聽市長的話呢?”其實,只有市長不再可以呼風喚雨,企業才能健康成長。
  劉鶚如果地下有知,看到自己的“宏論”已經過時,會很高興;如果看到仍有人以此為自己的腐敗辯護,會很傷心吧?
  (更多內容見正義網“鄭海嘯專欄”,網址http://www.jcrb.com/pinglun/zbzl/zhxzl/)  (原標題:毓賢這個清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pgzuezbvf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